大里曾是臺灣中部貨運商品流通重要轉運站;乾隆年間人口兩萬餘人,與附近犁頭店、四張犁合稱三大聚落。
舊名大里杙(音同弋),杙是繫著舟筏的木樁。清朝時期大肚溪支流烏溪經過,非常繁榮,後因泥沙淤積,河川改道而漸沒落。
|
往"樹王公"的產業道路上兩邊都綠油油農作物
|
|
樹王公廟 茄苳樹,流傳嘉慶君遊台灣的民間故事
|
|
白鷺鷥悠然自在
|
|
樹形似傘,後人稱其為"涼傘樹王公"
|
|
旁邊有將軍廟
|
|
中秋佳節加碼布袋戲演出
|
|
戲偶
|
|
大里杙林家古宅第 慶源堂 |
|
老街的郵政代辦所
|
|
大里杙碼頭遺址 風水考量種植方式倒栽~"倒栽榕"俗稱"倒頭榕" |
|
榕樹倒栽生長緩慢,有庇蔭地方的意涵 |
|
大里杙街仔尾福德祠
|
|
福興宮
|
|
「跋桮」 |
|
廟貌巍峨 |
|
大里杙將軍二街鹹菜巷 |
|
地標:古早鹹菜桶
|